close

引用:http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showthread.php?t=707954

 

 

昨天看電視轉台,不小心轉到寶傑跟他的來賓們,正口沫橫飛的討論澳洲打工度假。節目的主軸是,政府無能,63%的年輕人月薪不到3萬元,讓台灣許多年輕人前仆後繼的去澳洲,用Working Holiday的華麗稱號,當外勞打工賺錢,剪水果、掃羊糞、端盤子,忍受髒臭出賣勞力,"拼一點半年就有50萬"。

我聽著聽著實在氣憤難耐,撇開”半年存50萬”其實只有少數幸運且只為存錢的人做得到這點不談,許多人,包括我在內,到澳洲的初衷都不是賺錢存錢,而是真真正正的Working Holiday。家境不允許我們出國見識,我們就自己拼,不是公民,所能找到的工作確實以勞力為主,但為了在截然不同的土地上盡量體驗與台灣天差地別的生活,盡可能遊歷那個比台灣大270多倍的國家,我們都很努力。

工作確實辛苦,有些必須忍受髒臭,這是事實,但讓我撐過這一切的,並不是"我可以存很多錢回台灣",而是"我可以存錢出去到處玩"。

我要,去世界中心的那塊大石頭。沒去之前,你只會知道它是世界上第二大,又或者以為它是第一大的石頭;當你去過後,你會知道,它一天之中會因為日出日落與不同角度的照射,成為擁有七彩光影的石頭,你也會知道,繞著它快走一圈,居然得花2個半小時。

我也想,見見雪梨那座美麗的歌劇院。沒有造訪雪梨歌劇院前,你只會知道它是世界最美的歌劇院,親臨後,你會知道,原來歌劇院電視上照片中的雪白外牆,是由一小片一小片磁磚拼成的,甚至我一直覺得,它外牆近看真的很沒質感,醜斃了。而沒到雪梨前,你只知道雪梨歌劇院很美,但去過之後,你才知道,其實雪梨港更美,搭著渡輪從海上看歌劇院、雪梨大橋,或是爬上雪梨大橋頂端俯瞰雪梨港,又是另一種不同的絕美感受,然後你理解為什麼雪梨港會被選為死前必去的27景點之一。

既然要到雪梨,就要想辦法把行程安排成跨年時去看煙火。於是你對雪梨跨年煙火的認識,從以前只知道每到跨年各大媒體總會強力放送絢麗的雪梨煙火,變成,原來去看跨年煙火要這麼拼;前一天要去超市買好一整天的食物,清晨4點起床搭第一班火車進city,找好想去的入口點排隊,先排到公園開放進入,進去後還得快步奔到最靠近雪梨港的地點佔位置,然後在艷陽下等一整天,直到午夜煙火施放。辛苦,但很值得。


上述這些,還不是我驅使我去澳洲的Top 1,我把Top 1的大堡礁放在兩年澳洲生活的最末,因為當我工作辛苦時,我要靠"我還沒去大堡礁",讓自己撐過去。

是啊,前期工作日曬腳痠手痛時,我總是幻想著自己泡在大堡礁蔚藍的海裡,看著成群的魚兒們游過,靠這樣的白日夢度過那每一分每一秒,但後期,一切都不同了,因為我認識了更多的澳洲,我體會到了澳洲更珍貴的東西,不是錢也不是風景,而是生活;澳洲式的生活態度與生活品質。

在那兒工作,辛苦,但沒有壓力。因為只要有工作,一定養得活自己,同事之間很少勾心鬥角,沒有生存壓力的澳洲人,不興這一套;背包客最愛over time,因為時薪是1.5倍,但很多澳洲人不喜歡,因為他們覺得錢夠用就好,他們比較想早點回家,享受晚飯啤酒和家人相處。時薪高加上加班一定有加班費,我們並不用擔心要多勤儉持家才能存旅費(但其實大部分背包客為了多存錢還是很省的)。

在澳洲兩年,除了工作難找時,我真的沒有感受到任何生活壓力。我們就像澳洲人一樣過著簡單生活,起床上班,回家煮飯,吃完跟台灣或外國背包客朋友們聊天,累了就去睡,所有工作日,都是這樣。

休假時,偶而在家休息,多數時間都是開車去超市進行一周一次的採買,或是跟朋友約好到city打牙祭,或去小旅行。

所謂的小旅行,除了去鄰近觀光景點,常常是單純只去釣魚、衝浪、Hiking、BBQ,而這些正是澳洲人最愛的假日休閒活動。他們的假日不追求無謂的衣服鞋子包包shopping,而是離自然越近越好,而不管你是不是真正的澳洲人,你都很容易變成過著這種生活的人,因為你真的會覺得這種沒有喧擾的無壓生活很好。

於是我很珍惜在澳洲的每一天,因為我知道,回台灣後,不管我怎麼努力,大環境都會讓我再變成過著喧喧嚷嚷生活的人。我不能每工作約2小時就喝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,因為事情都做不完了,哪來時間休息;我休假就算逃離都市到郊外,也還是擠滿了一堆人。我不能領加班費,因為台灣好像只有加班沒有加班費這種東西了;我不能盡情花賺來的錢,因為我的政府不會在我失業時每周給我救濟金,也不會在我退休後每周給我一筆足夠享受退休生活的退休金。

我也知道,回台灣後,我不能開門就有自家庭園與鄰居們的一片綠,取而代之的,是一部部路邊停車;我不能一抬頭就看到湛藍的天空,而是隱身在灰濁空氣中一片片鋼筋水泥高樓;我開車也沒辦法一趟4、5小時也不喊累,因為塞在車陣中,10分鐘就讓我火大、20分鐘就讓我昏昏欲睡。

寫到這兒,我想到寶傑節目中,還引用一個背包客的部落格說,澳洲夏熱冬寒又缺水,不是一個居住生活的好地方。我尊重他眼中的澳洲,也為他沒能認識我眼中的澳洲,感到遺憾。

其實,我知道他們是為了做節目效果,才這樣只取少部分人的澳洲經驗,對比台灣人可憐的處境;我也贊同他們對政府無能導致台灣年輕人看不到希望的批評,但我無法認同他們這樣將所謂打工度假極小化,甚至醜化成這樣。我也無法認同那些可能連澳洲都沒去過的人,把澳洲的好只侷限在表面看到的時薪很高;無法認同那些沒去過Working Holiday的人,把我們知道的打工度假,講得好像只代表錢,而不是去追尋在就業、休閒、環境等許多條件都比台灣好的國家體驗生活。


說台灣輸澳洲,或許會引來許多人冷潮熱諷的,說你不愛台灣那去當澳洲人啊,說真的,如果自己的國家幸福指數夠高,誰願意離鄉背景、與家人分隔兩地?但現在的台灣,即使我薪水不只3萬、4萬、5萬,我真的也看不到前景。

我買得起房嗎?買不起,而且我得一直付錢租屋=別人買房子;
我能夠不管幾歲,都不用擔心失業嗎?不能,而且越老越要擔心可能被資遣;
我退休時存款夠我安享晚年嗎?哈!這是個好問題,為什麼我的國家的退休金制度,會只有公務人員不用煩惱退休呢?公務員真的比較高尚,對國家比較有貢獻?所以我們小老百姓活該要賺錢養他們一輩子?又或是,我繳的稅太少?但我在兩邊的所得稅明明就一樣是最低稅率呀!(這點我是真的真的不懂!有強人可以解惑嗎?)

我相信,許多問題責任真的在政府身上,也希望政府可以努力改善,但我更盼望的是,台灣可以有越來越多年輕人走出去,認識並了解"原來生活也可以這樣過"、"我們現在的環境真是瞎透了",我們就可以一點一滴的累積這種群體認知,推翻台灣現有的就業環境、生活條件。所以,請不要再一直強調半年可以存50萬,讓更多只為了盲目賺錢的人前仆後繼的到澳洲;而是請鼓勵台灣的青年出去自食其力的體會並懂得另一種生活好嗎?

 

arrow
arrow

    自信立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